人民幣搭著2015年的年尾的尾班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人民幣入藍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中的權重為10.92%。這聽起來是十分振奮人心的一個大消息,與此同時很多人有疑問,這個人民幣入藍與金融改革有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會不會推動、優化我國的金融業呢?
其實人民幣入藍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人曾經說過,如果說入世(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經濟,那麼入藍將意味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人民幣入藍,將促進中國深化金融改革、擴大資本市場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國內外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人民幣入藍是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並努力加快金融改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自然成果,可謂水到渠成。早在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曾對人民幣入藍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自那以後,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人民幣全球貨幣互換網路和離岸清算中心人民幣業務快速擴張,實現人民幣國際使用規模大幅增長。
這些舉措不僅為人民幣 入藍掃除了技術性障礙,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中國堅定金融改革、開放資本市場的積極信號,得到國際機構和投資者的贊許。
人民幣入藍,讓人民幣成為首個被納入SDR貨幣藍子的新興經濟體貨幣。這反映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體現了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話語權的上升,是對國際社會要求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回應。
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實力增強,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離岸市場交易和雙邊貨幣互換的快速發展,不少發展中國家央行開始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儲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民幣“入藍”也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國際輿論也認為,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後有望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章為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https://www.gold2u.com,對於不遵守此聲明或者其他違法使用本文內容者,將依法保留追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