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藍sdr的意義何在

2016-10-11

 

都說人民幣入藍sdr是一件世界性的經濟大事,這樣的大事,能被我們這一代人見證,是我們的幸運。但是像這樣的大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似乎沒有發生特別大的反應。其實這種宏觀上的大事件,對我們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那么人民幣入藍sdr的意義是什么呢?

 

中國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是非常強的,其波動程度在全球大型經濟體中十分罕見。觀察中國資本賬戶,你很難簡單將其概括為關閉的。在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流入方面,中國的資本賬戶是完全開放的,甚至采用超國民待遇吸引外商投資。換個角度來說,中國并不是關閉自己的資本賬戶,而是試圖關閉短期、高度投機性的資本流入。

 

相對于大量的私人資本以組合形式體現的流動,特別是其中十分活躍的對沖基金,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變動平均來說更緩慢,其平均期限一般較長,并且沒有投機性,這將為中國金融市場提供比較穩定的資金供應,從而有助于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和流動性增強的結果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并會轉化為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的下降。以美國為例,一些研究認為,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所帶來的美國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市場利率下降產生的收益可以折算為美國年GDP的0.25%-0.5%左右。通過市場流動性的增強、規模的擴大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有助于提升金融體系效率。

 

中國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總體上是高度投機性、博弈色彩非常濃厚的市場。這種局面產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金融市場被大量散戶主導。但即便債券市場不完全由散戶主導,由于投資機構的考核周期非常短,也刺激了大量非常短期的、博弈性質的交易行為。然而,如果引進了中央銀行類機構,這些機構的交易理念、投資理念、投資視野都會是不一樣的。這種不同增加了區別于過往的新交易對手,在邊際上有助于改變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和交易風格,從而使市場更穩定、更理性。

 

當中國市場引入了外部的投資者,特別是引入了外部的中央銀行類投資者,這對政府管理經濟、管理市場的行為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約束。如果這些中央銀行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就必須研究中國的通貨膨脹和貨幣政策等,由此產生的觀點和行為,也有助于引導中國金融體系向著更為穩定、更可預期、更加透明、更加遵循契約精神的方向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章為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https://www.gold2u.com,對於不遵守此聲明或者其他違法使用本文內容者,將依法保留追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