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11月6日),國際油價繼續下跌,投資者擔心原油市場出現供應過剩,同時美國——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需求走弱的跡象進一步加劇市場壓力。
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下跌14美分,跌幅0.22%,至每桶63.38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結算價下跌17美分,跌幅0.29%,至每桶59.43美元。
10月,全球油價已連續第三個月下跌,主要受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 )增產,以及非OPEC產油國產量持續增長的影響,引發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
![]()
“市場正被這場‘史上最早被預告的供應過剩’所困擾,這成為油價的主要阻力。”Again Capital合夥人約翰·基爾達夫(John Kilduff)表示。
需求疲軟超預期
儘管供應端壓力加大,但需求疲軟同樣是市場焦點。根據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的客戶報告,截至11月4日的一年內,全球原油需求僅增長了每日85萬桶,低於此前預測的90萬桶/日。
報告指出:“高頻指標顯示,美國石油消費依舊疲軟”,並指出出行活動減少與集裝箱運輸量下降是主要原因。
在前一交易日,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佈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上周增加520萬桶,至4.212億桶,超出市場預期。
“煉油廠的低開工率顯示,目前美國原油需求並不強勁,這主要受制於煉油裝置大規模檢修季的影響。這一因素在根本上壓制了油價。”基爾達夫補充說。
沙特降價引發競爭,分析師下調油價預測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日前大幅下調12月出口至亞洲買家的官方原油售價,以應對OPEC 持續增產帶來的市場供給充裕。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研報中表示:“我們認為油價的下行壓力將持續存在,並維持我們低於市場共識的預測——2025年底油價為每桶60美元,2026年底為每桶50美元。”
地緣風險仍存
分析人士指出,兩周前美國對俄羅斯主要石油公司實施新一輪制裁,引發部分供應中斷的擔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價跌幅。
路透社本週報道稱,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Lukoil)的海外業務在制裁下麵臨運營困難。
“制裁確實對油價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幅度不大。”Onyx Capital Group分析師豪爾赫·蒙特佩克(Jorge Montepeque)表示,“從數據來看,影響本應更大,但市場仍在觀望是否真的會對供應造成實質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