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11月4日),國際油價收低,因疲軟的製造業數據與強勢美元削弱了市場需求,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 )決定在明年第一季度暫停增產,也被市場解讀為該組織對潛在供應過剩的擔憂。
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期貨收跌0.45美元,跌幅0.7%,報每桶64.44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下跌0.49美元,跌幅0.8%,收於60.56美元。
BOK金融集團(BOK Financial)交易部門高級副總裁丹尼斯·基斯勒(Dennis Kissler)表示:“今日原油期貨承壓,主要受美元走強影響。同時,美國股市早盤也出現明顯下行修正,政府停擺帶來的負面效應或開始顯現,最終可能削弱國內燃料需求。”
![]()
美元週二升至四個月新高,對歐元顯著走強,因市場對今年內是否再度降息產生懷疑。美元走強通常會令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如原油)對持有其他貨幣的買家來說更為昂貴,從而抑制需求。
與此同時,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多家大型銀行發出潛在拋售警告。美國政府關門已進入第35天,追平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創下的最長期限紀錄。政府停擺的經濟代價不斷累積:針對低收入群體的食品補助首次暫停,機場、執法機構和軍隊的聯邦雇員未能領取薪資,而由於政府數據發佈受阻,美國經濟正“盲飛”前行。
在亞洲,日本10月製造業活動降至19個月新低,顯示經濟放緩跡象進一步加劇。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TTEF.PA)在其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全球原油需求將持續增長至2040年左右,此後才會因能源安全問題及國際減排協調不足而逐步下降。
上周日,OPEC 同意在2026年第一季度暫停增產,此前僅批准了12月的小幅增產計畫。然而,路透社(Reuters)週二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10月OPEC原油產量繼續上升,儘管增幅已較夏季大幅放緩。
SEB研究公司(SEB Research)大宗商品首席分析師比亞內·謝爾德羅普(Bjarne Schieldrop)指出,美國對俄羅斯能源巨頭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和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實施的制裁對油價的提振效應正逐漸消退。他表示:“隨著11月21日針對與俄羅斯企業仍有交易的其他公司實施的新一輪制裁生效,這些影響可能會迅速消散或被延後。”
市場參與者目前正等待美國石油協會(API)稍後公佈的最新庫存數據。路透社一項初步調查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預計將出現上升。
分析人士認為,製造業需求走弱、美元強勢、美股下行與OPEC 謹慎增產的多重因素疊加,可能令原油市場在短期內維持震盪偏弱格局。